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,促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。目前,我國已累計培育了創新型中小企業21.5萬家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約10萬家、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1.2萬家,提前超額完成“十四五”時期形成1萬家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的目標。
近年來,“專精特新”成為高頻熱詞,促進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也成為共識。一方面,專精特新企業專業化、精細化、特色化明顯,具有核心技術優勢和較高市場份額,往往是細分領域的“隱形冠軍”,是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、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的重要力量。另一方面,專精特新企業長期深耕特定領域,擁有大量行業靜默知識,積累了深厚的供應鏈基礎,走在數字化轉型、綠色化發展的前沿,在打造品牌和引領市場方面潛力巨大,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、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要支撐。
當前,國內外環境發生深刻變化,全球經濟復蘇緩慢,產業鏈供應鏈加速重構,消費者行為和習慣出現新變化,給企業生產經營增添新變量。對此,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有關部署,為更多中小企業走好走實“專精特新”發展之路創造有利條件。
支持企業持續發力科技創新。推動有能力有條件的中小企業牽頭承擔工業軟件、云計算、人工智能、工業互聯網、新型儲能等領域的攻關任務。對從事硬科技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企業給予穩定支持。鼓勵企業與科研機構、高校合作建立技術研發中心等創新平臺。加大對國產替代產品和“首臺套”應用的支持力度。
鼓勵企業布局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。加大高端裝備、智慧物流、綠色低碳等領域應用場景開放力度,鼓勵民營企業參與生物制造、商業航天、低空經濟領域研發。建設面向人工智能大模型、量子計算、腦科學等領域的能力開放平臺和公共云平臺等基礎設施。在全國縣域范圍內培育一批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。
加快企業數智化轉型和綠色化發展。積極運用數智技術、綠色技術等先進適用技術為傳統產業注入新動能。推進數實深度融合,鼓勵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垂直領域應用,持續提升供應鏈精細化水平,加大平臺企業對供應鏈企業的賦能力度,積極發展制造型服務。在專精特新企業積極開展ESG評價,引導企業利用數字技術推動綠色低碳發展。
為企業營造優質優價和品牌引領的發展環境。進一步完善創新政策,有效實現中小企業創新產品優質優價、創新者獲利。強化競爭政策的有效實施,壓實相關主體責任,嚴厲打擊壟斷、不正當競爭和違反價格法的行為。聚焦專精特新企業在知識產權申請獲權、轉移轉化等方面的迫切需求,加強知識產權法治保障。
來源:經濟日報 作者: 張銘慎